扫一扫用手机访问
死亡诗社,外文名Dead Poets Society,又译为春风化雨;暴雨骄阳,是由罗宾·威廉姆斯、伊桑·霍克以及罗伯特·肖恩·莱纳德主演的一部励志电影,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有思想的老师和一群希望突破的学生之间的故事。该片获第6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奖。
电影剧情
威尔顿预科学院一向都是以传统、守旧的方法来教授学生,可是新学期来校的新文学老师基廷(Keating)却一改学校的常规,让自己班上的学生们解放思想,充分发挥学生们的能力。告诉学生们要“把握当下”(拉丁文:carpe diem,英文:seize the day),并以该原则行事。在教学的第一堂课上,基廷并没有在教室里上课,而是领同学们看校史楼内的照片,让他们去聆听死者的声音,并去领悟的生命的真谛。基廷甚至要求学生将课本中古板老套的内容撕去,自由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开始懂得自己的兴趣、爱好、前途和目标。他的学生们甚至于反抗学校的禁令,重新成立基廷曾于该校学生时代参与过的秘密小组——死亡诗社(Dead Poets Society,另译:古人诗社),在校外很远的山洞中探讨诗歌、人生。但不久后,学校发现这个小组,校方对基廷老师教育方法十分反对。
基廷的学生尼尔(Neil)热爱表演,并在一次演出上大获成功。但他父亲坚决反对,并将他带回家决定第二天让其转学。尼尔极度痛苦却无法倾诉,在当晚自杀了。小组成员之一卡梅隆(Cameron)出卖了他们。校方逼小组成员在声明上签字,将责任推卸与基廷身上,将他开除出学校。在老师要离开学校的时候,学生们站立在桌上,并说著"哦,船长,我的船长!",以表达老师传达给他们的信念会在他们心中一直存在着。
影片评价
影片9分40秒的开场,由103个镜头组成,其中80%为特写或近景镜头。通过典礼中反复出现的人物动作和表情,为观众营造出学校所特有的严肃呆板的气氛。典礼结束,人物开始走动,镜头也不再像之前一样固定。通过人物和镜头的综合运动,剧情发展到宿舍内部阶段,镜头语言已经减弱,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精辟的对话,剧作的功力得以展现。
《死亡诗社》是一部人物众多的影片,且各有特色和性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高潮,例如安德森课堂吟诗,诺克斯追求到了心爱的女孩,死亡诗人俱乐部聚会的情景等等。尼尔为争取自由和理想而自杀的一段成为全片的高潮,他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也是教育制度下的牺牲品,背负着父母的厚望,尼尔始终在抗争这个残酷的现实,他在基丁的鼓励下,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可惜的是,尼尔在听到父亲要他转学的决定后,绝望的选择的自杀的道路。尼尔的死给影片抹上了一层悲壮的色彩,也为最后基丁的离校作出了铺垫。
影片结尾想表达的是一种为了自由而产生的抗争,这才是死亡诗人俱乐部的真谛,也是诗的真谛。影片名为死亡诗社,也许正是借用了向死而生的含义。 结尾在提到课本撕掉的那几页时,基丁笑了,这一笑本来可以作为全片的终结,但影片要表达的是抗争,所以一些学生必须站出来。影片用了近40个镜头表现这种抗争,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内,镜头分切如此之碎,是前面片子所未有的。影片最开始镜头也是很碎,分切很快,表现对典礼的准备,结尾这种快速分切的镜头正好和开头形成对照,在节奏上首尾呼应。
整部电影充满张力诗意和激情。模式化的教育是一个残酷的现实,影片所讲述的不仅仅是这样的现实,更多的是反映出学生们对自主学习的向往,影片的结尾,导演将镜头从基丁的裤下穿过,看见了学生们骄傲的站在课桌上,这才是精神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