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用手机访问
《火星救援》是由二十世纪福斯电影公司出品,由雷德利·斯科特执导,马特·达蒙、杰西卡·查斯坦、塞巴斯蒂安·斯坦、阿卡塞尔·亨涅联袂出演的科幻片。该片根据安迪·威尔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由于一场沙尘暴,马克与他的团队失联,孤身一人置身于火星面临着飞船损毁,想方设法回地球的故事。影片于2015年10月2日以3D的形式在美国上映,2015年11月25日以IMAX3D格式在中国大陆上映。
剧情简介
人类实现了首次在火星上登陆,美国宇航员马克·沃特尼(马特·达蒙饰),他与其他五位宇航员遭遇巨型风暴,外太空之旅只能提前结束,他因为被误认为无法生还而被留在火星,成了太空鲁宾逊。清醒后的沃特尼发现自己远离地球家园,食物只够一个月的供应。幸好他天性幽默乐观,而且是个植物学专家,决定靠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等到下次火星任务的到来,虽然这一等就要四年。沃特尼精心计算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他在这颗干旱星球上的时间,开始利用自制的肥料种植土豆,对手头的所有材料物尽其用。而在地球上,公众哀悼马克的悲剧死亡后,一位眼尖的NASA技术员在监看时注意到火星表面的运动迹象,怀疑可能是马克还活着。双方重新取得联系后,火星救援任务由此启动。
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宇航员角色,马特·达蒙每天需要经过一系列体能训练,包括力量练习、跑步、跳绳等。
剧组发现现实中的火星宇航服非常巨大而笨重,斯科特也不喜欢这样的衣服,因此最终的设计在参考原版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实用性和美观性。
剧组一共制作了15件宇航服,供影片中的6位宇航员穿着。
杰西卡·查斯坦在海瑟薇那里得知,在拍摄的时候宇航服里面穿一件凉爽的打底衣服就不会热。
影片的编剧德鲁·高达,最开始打算做导演的,但后来忙于执导《险恶六人组》就退出了导演一职。
影片一开始本来打算在澳大利亚拍摄,但是当地政府不同意,所以没有实现这个计划。后来选择在匈牙利拍摄,因为当地拥有世界上最大最高的摄影棚之一。
很多在影片《普罗米修斯》中设定的科技成果在该片得以应用,尤其是宇航服。
剧组真的在摄影棚内种了土豆,并且完全靠其自然生长,用于拍摄马特·达蒙在火星上种植食物求生的场景。
剧组搭建了大约20个场景,这相对于其他影片来说并不算多,不过这些场景在工艺上非常精湛。
雷德利·斯科特看到了剧本非常喜欢,甚至推迟了《普罗米修斯2》的拍摄进程,火速接导演职位。
幕后制作
影片获得了美国宇航局NASA的全力支持。剧本有50页的内容都是有关NASA的细节,力求呈现出的宇航员形象和行动符合实情。影片总共拍摄周期大约是70天,其中拍摄NASA细节的内容花了剧组21天时间。
影片火星表面的场景是在约旦的玫瑰沙漠瓦迪拉姆取景的,最终的效果由实景拍摄+CG共同完成。
影片评价
《火星救援》以科学做背景,影片中的乐观精神,喜剧元素,使影片更像是一部日常的生活小品,只不过导演将科幻变换了风格,讲一个轻松有趣的故事,虽然风格大变,却同样游刃有余,这独有的喜剧元素,反而成为受欢迎的原因,因为这样会让片子更真实,更接地气,不再是神秘的未知世界,也没有高深的理论与思辨。而是由浅到深,很通俗的为大家科普一些知识。(1905网评)
《火星救援》的意义远不止能让20世纪福斯赚的盆满钵满,它会重燃人类探索太空的渴望,它将激励新一代宇航员的诞生。(《综艺》评)观看达蒙的太空独角戏是种享受,在他的诠释下,主人公马克火星求生的奇迹很有说服力。(《好莱坞报道者》评)
以商业电影的标准来看,《火星救援》是一部很聪明的大制作,剧情跌宕起伏也为观众带来了简单纯粹的满足感。《火星救援》不像《星际穿越》那样野心勃勃,它打了手稳妥的牌:这是一部有脑子的商业大片,与现实生活的共鸣感更强。(indieWIRE评)
《火星救援》是斯科特这些年来难得能为观众带来纯粹享受的电影。影片对故事节奏的把控与主演们分毫不差的表演带来了很强的娱乐性,不错的爆米花电影。(the playlist评)这是一部细节至上的电影,包含了很多雷德利电影的元素,影片的科学逻辑非常出彩。(《电讯报》评)